2014年1月17日 星期五

體重管理 - 概念蒐集


蒐集一些定義以供自己參考  (參考網址)





1. BMI


行政院衛生署修訂公式~男性:(身高(cm)80)×0.7=標準體重(公斤)
女性:(身高(cm)70)×0.6標準體重(公斤)
另一種新式的標準體重計算~
標準體重=身高(公尺身高(公尺) ×22正常體重=±10標準體重
大於標準體重20即屬肥胖
低於標準體重20過瘦

BMI = 體重(Kg) / 身高²(m)  身高是用公尺,例如170公分用1.7表示 
    並依照BMI數值標準判斷您的體重是否合適:

       BMI18.5
體重過輕
   18.5BMI24
標準
   24BMI27
過重
    27BMI30
輕度肥胖
   30BMI35
中度肥胖
    35BMI
重度肥胖

    BMI數值標準的制訂,是參考全國營養健康調查資料顯示,在BMI升到24以上時,代謝症候群危險性有明顯的增加。

      雖然世界衛生組織以BMI 30以上定義為肥胖,但因為人種不同,歐洲人BMI 30之脂肪含量相對應台灣人之BMI數值約為27。且經過調查發現,國內BMI 27以上之成人中約85%以上有肥胖相關之代謝症疾病。BMI 24以上之成人中65%女性、68%男性有代謝症候群相關病徵,而BMI 24以下之成人中70%女性、68%男性無此病徵。因此最後將過重之標準訂在BMI24,肥胖之標準訂在BMI27

2. 體脂肪

體脂肪的量測標準:

台灣
體脂肪標準
男性
18歲~30
30歲~69
1420
1723
女性
18歲~30
30歲~69
1724
2027

    台灣的標準如上方表格,下方表格為目前使用OMRON體脂計的儀器內隨附的說明書中標準。


日本體脂計
OMRON
體脂率(女性)
體脂率(男性)
15~39
40~55
15~39
40~55
14~20
15~21
11~17
12~18
標準
21~25
22~26
18~23
19~24
略高
26~31
27~32
24~29
25~30
32~38
33~39
30~36
31~37

    目前市售體脂機,最普遍的是使用生物電阻測量法:利用脂肪與水份導電率不同的原理,藉由人體電阻的測量 來推測脂肪在身體中所佔的百分率。所以會因為飲食與脫水...等變數影響。 每次測量最好在同一時間、空腹(飲食2小時候後)且身體廢物排除後著輕便(不重)的衣物檢測。體脂與體重...等的前後數據追蹤,也要以同一台體脂儀量測出的數據比較才有其科學上的意義。

    如果體脂肪也OK,身材為什麼還是看起來不OK。撇開一些先天因素(例如有些人翹臀、有些人沒屁股...),其實就是脂肪囤積部位的差別。對女生來說一樣的體脂肪量,全部囤積在小腹或側腹,與平均分散在全身囤積,身形當然就有完全不同的差別。就像有的人整體肉肉的被稱為豐腴,有的人卻被戲稱為水桶腰或大屁股。
    有上述情形時的重點就在於,局部區域的減脂與雕塑。例如:可雕塑局部的運動、SPA按摩推脂、體雕儀器、醫學美容療程、外科手術...等,都是可行的選項之一。

    所以不要再把體重當作唯一的評估值,因為體重理面有(脂肪、肌肉、骨骼..)。說不定當您正在為了減了2公斤而竊喜時,其實實情是:脫水了1公斤、脂肪增加了1公斤、肌肉減少了2公斤。這絕對不是好事(挨餓或斷食減重最會這樣)

3. 內臟脂肪
體脂肪分成皮下脂肪與內臟脂肪。皮下脂肪是指表皮下層的脂肪。內臟脂肪是指附著在腹部、胃腸周圍的腸系膜(為了固定腸子位置的薄膜)上的脂肪組織,可以支撐、固定內臟。內臟脂肪的增加與高血壓、糖尿病、...等的慢性病發生率有很大的關係。


標準
略高
內臟脂肪數值
1~9
10~15
15
如果顯示”5”,表示您內臟脂肪的面積為50平方公分。內臟脂肪的增加最容易管理的原因是脂肪吸收過剩,不過也有像是遺傳與荷爾蒙失調、更年期後代謝緩慢等其它原因。

    跟據日本肥滿協會的報告,如果內臟脂肪的數值超過10(100平方公分),平均併發慢性病的數目超過1.5【也就是平均每個人身上會有1.5種慢性病的意思】。如果內臟脂肪的數值超過15(150平方公分),平均併發慢性病的數目超過2【也就是平均每個人身上會有2種慢性病的意思】。

4. 基礎代謝率
基礎代謝率是人體維持生命及生理機能(呼吸、血液循環、維持體溫、細胞新陳代謝等)所需的能量。人體熱量消耗主要有三個方式:第一種是基礎代謝率,大約佔了人體熱量總消耗的65~70%,第二種是身體活動,約佔熱量總消耗的15~30%,第三種是食物的熱效應,佔的比例約10%,這三種熱量消耗在人體的比例大致已經固定。

    因為基礎代謝率決定了大部分的熱量消耗,所以代謝率低的人,在減重時的熱量攝取就必須更嚴謹,或必須運靠更多的運動來消耗多餘的熱量,將來復胖的機會也會比別人大。

    基礎代謝率有公式可以計算(美國運動醫學協會):
男性:66+(13.7 x體重)+(5 x身高) –(6.8 x年齡)
女性:655+(9.6 x體重)+(1.7 x身高) –(4.7 x年齡)

   其它還有別的計算方式,不過這些公式計算出來的結果都不太一樣,而且通常是為西方人設計的公式。因此建議在沒有其它儀器測量的前提下,計算後供個人飲食熱量攝取的評估參考。

    建議您使用量測基礎代謝率的儀器測量後,持續用該儀器追蹤您數值的增減。因為健康減重的重點在追求基礎代謝率的上升,而不是您基礎代謝率的現值(現值和計算值比較後,是可以用來警惕自己現在多糟糕沒錯^^!)

    記得要把『 基礎代謝率x3/2 』才會是您一天熱量總消耗的預估值喔^^
 
 5. 骨骼筋率

 骨骼筋率是日文漢字,台灣應該是沒人這樣說(體重管理諮詢久了,有些人對這個詞也會跟著越說越順口),台灣或中文是指骨骼肌肉的比率。

    人體肌肉可以分為三大類,分為心臟肌肉,平滑肌肉,及骨骼肌肉。心臟肌是位於心臟的肌肉,除了心臟之外,沒有另一處可以找到,與平滑肌肉一樣,它們是不隨意肌肉的一種。平滑肌可以在內臟裡找到,例如消化道,血管,子宮壁...等。最後是我們最熟悉的骨骼肌,骨骼肌又稱隨意肌,又稱橫紋肌,原因是它們有很明顯的橫紋,而且是可以隨我們意願而收縮的肌肉。

骨骼筋率為:骨骼肌重量(公斤) / 體重(公斤)

骨骼筋率標準值為:男性大於34%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     
女性大於27%

    在靜止的狀態下,每一磅脂肪只消耗2~3卡,但每一磅肌肉可消耗50卡。所以一磅肌肉比一磅脂肪能多燃燒40-50,從事的運動越激烈時,甚至可以差到16倍。所以當身上有足夠比率的肌肉時,除了曲線更優美外,還可協助消耗更多的熱量。不但可以瘦的美麗健康,對減重時的脂肪燃燒與成果維持,也有非常大的幫助(才會越減越好減喔^^)


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